对于前面提到的硬盘内部故障,在数据恢复时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4类:磁头组件 故障、主轴组件故障、坏扇区和系统信息出错。硬盘出现这4类故障时,分别采用如下 的方法进行数据恢复: 磁头组件故陣情况下的数据恢复 对于磁头组件故障,是无法进行修理的(或者修理的成本太高,变得不实际)。解决 办法是更换一套无故障的磁头组件,然后用这套磁头组件将盘片上的数据读取出来。 硬盘在工作时,其盘片在电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,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只有0.5 Hit 而且,盘腔内没有灰尘颗粒,因此不用担心盘片被划伤。如果盘腔中有灰尘颗粒,那么 高速旋转中的盘片在与灰尘颗粒撞击时形成的冲击力非常大,很容易形成坏扇区,就好 像起航中的飞机禁不起小鸟的迎面相撞•样。 既然硬盘腔体内部对灰尘如此敏感,那么开盘工作时就必须保证足够的洁净度。对 于封闭空间内的洁净度,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。以单位体积所含的尘粒数作为评判标 准,定出表2-2所列级别。 |
78 |
[i 硬盘物理故陳的判定及修复|^ |
表2-2空气洁净度等级 |
等 级 |
每立方米(每升)空气中 大于等于0.5Hm尘粒数 |
每立方米(每升)空气中 大于等于5pm尘粒数 |
100级 |
^35x100(3.5) |
0 |
1000 级 |
^35x1000(35) |
<250(0 25) |
10000 级 |
^35x10 000(350) |
彡 2500(2.5) |
100 000 级 |
<35x100 000(3500) |
彡 25 000(25) |
注:对于空气洁净度为100级的垴冷室内.大于等于5(«n尘粒的计算应进行多次采样。当其多次出现时. 方可认为该》试数值是可靠的。 |
洁净设备通过将有尘埃的空气抽出去,将过滤装置过滤过的洁净空气吹进来的方式 使洁净间内保持一个相对无尘的环境。图2-2所示的就是洁净间的过滤装置。 |
图2-2洁净间内的过滤装置 |
硬盘腔体内的洁净度可以达到十级,但是普通大体积空间在通常情况下很难做到。 由于硬盘开盘操作时+需要很长时间,因此基本上百级环境就足够使用。如果出于降低 成本的需求,使用千级洁净度的洁净间也可能开盘成功,但是并不排除损坏硬盘与其中 数据的可能性,危害性还是相当大的。这类条件,只能做练习,如果用来为客户恢复数 据,是不负责任的表现。 在进入超净间之前,开盘工程师必须穿戴专用的洁净服,否则辛苦建立的净化环境 就要付诸东流。一般而言,联体式洁净服有着较好的效果,可以将全身包裹,不至于让 人体皮屑污染环境。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效果.还必须安装风淋设备,工程师在进入超 净间之前必须在风淋室内吹上10分钟左右,可以将吸附在身上的灰尘颗粒基本去除。 开盘使用的一般通用工具主要有六角螺丝刀、尖嘴钳、镊子等,如图2-3所示。 |
|
|
硬盘外壳密封得十分结实,四周和中间都用六角螺丝上得很紧。需要用六角螺丝刀分 别拧下各个六角螺丝之后,才可以打开硬盘的上盖,也就能清晰看到硬盘的内部结构了。 开盘操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而且硬盘内部的配件也不是完全通用,因此进行 开盘操作时需要找到合适的备件。此时所要求的不仅仅是品牌、型号一样,而且是硬盘 的Model号也完全一致。 在更换磁头时,首先将内部磁铁盖片掀开,此时需要用力得当,否则很容易弄伤盘 片,从而导致数据彻底报废。有些硬盘的磁铁盖片很难掀开,处理时一定要十分小心, 一般都使用专用工具。 将故障磁头组件从故障盘中拆下来后,就可以将一套完好的磁头组件装入故障硬盘 中,这一步更加困难。如果硬盘内部由多个盘片和磁头组成,那么留给工程师的操作空 间就很小,此时稍有不慎就可能触及盘片或是弄坏磁头。此外.不同型号的硬盘在磁头 特性方面也不尽相同,这需要工程师凭借经验去调整距离。 更换磁头的过程要求工程师足够心细且合理操作,否则可能会将完好的磁头组件也 弄坏,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 主轴组件故障情况下的数据恢复 硬盘的主轴组件主要是电机轴承和马达。从滚珠轴承到油浸轴承再到液态轴承,硬盘 轴承处于不断的改良当中.目前液态轴承己经成为绝对的主流市场。由于采用液体作为轴 承,所以金属之间不直接摩擦。这样一來除了延长了主轴的寿命、减少发热之外,最重要 一点是实现了硬盘噪声控制的突破。不过需要指出的是,采用液态轴承对于性能并没有任 何好处,反而会延长寻道时间,甚至会引起轴承卡住,而滚珠轴承一般不会卡住。 |
80 |
硬盘物理故陳的判定及修复 |
当硬盘的轴承卡住时,同样也需要在洁净间里进行开盘操作。但我们并不需要将卡住 的轴承换掉,因为更换轴承需要先把盘片拆掉,既然盘片已经拆掉,那么不如把轴承卡住 的硬盘的盘片换到一个没有故障的同型号硬盘中,这样更加合理,而且成功率也更高。 |
硬盘出现坏扇区情况下的数据恢复 从前面对坏扇区的说明来看,坏扇区有多种可能的原因,修复的方法也有几种: 通过重写校验码、标志信息纠正坏扇区 现在硬盘厂家都公开提供有一些基本的硬盘维护工具,如各种版木的DM、POWERMAX、DLGDIAG等,其中都包括有这样的功能项:Zero fill(零填充)或Lowlevel format (低级格式化)。进行这两项功能的操作都会对硬盘的数据进行清零,并重写每个 扇区的校验码和标志信息。如果不是磁盘表面介质损伤的话,大部分的坏扇K可以纠正 为正常状态,但是硬盘中的数据将丢失,所以如果需要保留硬盘中的数据,就不能采用 这种方法。 |
(2 )调用自动修复机制替换坏扇区 为了降低硬盘返修的概率,硬盘厂商在硬盘内部设计了一个自动修复机制:在对硬 盘的读/写过程中,如果发现一个坏扇区,则由内部管理程序自动分配一个备用扇区来替 换该扇区,并将该扇区物理位置及其替换情况记录在G表(G-list,增长缺陷表)中。这 样一来,少量的坏扇区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被自动替换掉了,对用户的使用没有太大的 影响。也有一些硬盘自动修复机制的激发条件要严格一些,需要运行某些软件来检测判 断坏扇区,并发出相应指令激发自动修复功能。比如常用的Lformat、DM中的Zero fill, Norton中的Wipeinfo和校正工具,WD硬盘包中的wddiag, IBM的DFT中的Erase等, 还有一些半专业工具如MHDD (MHDD的用法将在2.4节中讲解)、HDDL、HDDutility 等。这些工具之所以能在运行过后消除一些坏扇区,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工具可以在 检测到坏扇区时激发自动修复机制。 当然G表(G-list)的记录不会无限制,所有硬盘的G表都会限定在一定数量范围内。 例如,Maxtor的美钻二代的限度是636条,WD硬盘的BB系列的限度是508条,等等。 超过限度,自动修复机制就不能再起作用。这就是为何少量的坏扇区可以通过上述工具 修复,而坏扇区多了不能通过这些工具修复的原因所在。 用专业软件将坏扇区记录在P表(P-list)中 这种方法需要对硬盘进行内部低级格式化。用户在使用硬盘时,是不能按物理地址 模式来访问硬盘的,而是按逻辑地址模式来访问。硬盘在通电自检时,系统会从系统保 留区读取一些特定参数(与内部低级格式化时调用的参数有密切关系)存在缓冲区里, 用做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之间转换的依据。有些专业软件可以将检测到的坏扇区的逻辑 地址转换为对应的物理地址,直接记录在P表中,然后调用内部低级格式化程序进行低 级格式化,这样可以不受G表的限制,能修复大量的坏扇区,达到厂家修复的效果,但 这样修复之后数据将完全丢失。 |
数烤恢夏高級技术 |
硬盘系统信息出错时数据恢复的方法 硬盘系统信息也常称为硬盘固件或N服信息,是控制硬盘正常工作的非常重要的程 序,一旦出错硬盘就无法工作。 如果硬盘故障是由于硬盘系统信息出错造成的,那么就需要用特殊的工具检测,查 找出错的信息,并进行修复或替换。一般的工具无法访问硬盘的系统信息,只能用那些 专门针对硬盘系统信息而开发的工具,比如PC-3000,才能做到访问并修改硬盘的系统信 息,这部分内容将在第3章详细讲解。 |